產業主題
要接失智長輩過來同住嗎?還是讓他住在自己原本熟悉的環境呢?
作者 銀髮產業聚落✕愛長照編輯團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訪談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嚴嘉明助研究員 


在照顧者的經驗分享中,我們常聽到類似的提問:平常獨居的媽媽最近診斷出輕度失智,但我們兄弟姐妹都在外地成家立業,大家一時之間也無法放下工作,立刻回家照顧媽媽。

大哥提議要讓媽媽北上同住,但醫師說:讓媽媽留在熟悉的環境生活比較好。而媽媽也說不想離開家,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?

本次愛長照邀請到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嚴嘉明助研究員進行分享,她在失智症家庭照顧、老化研究的領域鑽研多年,以「趨吉避凶」的觀點,提供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最適合的照顧安排。

▲嚴嘉明助研究員,專長為失智症家庭照顧、老化研究等領域。




▍案例分析:失智症者的居住安排





要接失智的長輩過來同住嗎?還是要讓他(她)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呢?失智症者還可以獨居嗎?我們經常聽到許多子女照顧者提出類似的問題。


✔ 案例分享

83歲的李媽媽患有 阿茲海默症 ,今年已經是確診的第8年,李媽媽仍能維持獨居的生活,她是如何做到的呢?

雖然李媽媽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,她的生活可一點兒都不孤單。白天參加 日照中心 ,那裡有課程與活動,進而認識幾位可以互動的朋友。

傍晚回家後,左鄰右舍都是熟悉的老鄰居,需要時可以找鄰居幫忙採購日常生活用品,閒來無事鄰居也會互相問候。家人僱請的長照 居服員 固定來家中協助煮食、清潔打掃。李媽媽的子女們也輪流透過電話關心,或因看診需求回家陪伴與探視。

藉由長照資源及家人子女的關心,看似困難的「 在地老化 」仍有可能如願實現。


▍失智症者獨居需考量的關鍵因素

並非每個案例都可能像李媽媽、或李媽媽的家人做如此的安排,每個家庭各自有不同的問題與現況,子女照顧者可以考量以下幾點,再決定是否讓失智長輩獨居:


✔ 失智症的嚴重程度

長輩目前屬於極輕度或輕度的失智?隨著病程發展,長輩可能表現出的症狀與問題也不盡相同。


✔ 是否影響自己與他人安全?

這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判斷指標。隨著長輩認知功能退化,逐漸出現影響自己或他人安全的問題行為時,可能就不適合讓長輩獨居,需要有人在身旁貼身照顧。(例如:經常忘記關瓦斯、外出忘記回家的路、遊走或三餐無法自理等。)


✔ 醫療、長照資源的可近性

長輩確診失智之後,就醫與回診需求都會增加。此時需要考慮就醫的交通便利性,長輩原本居住的地點是否方便就醫?長輩是否需要有人陪同就醫?

再者,取得長照服務的便利性也相當重要。附近是否有可服務失智症者的日間照顧機構?需要請照顧服務員到家時,會不會過於偏遠而不容易找到人力?若有可近性的長照服務資源,協助守護失智長輩,家人可以更放心。


✔ 熟悉的居住環境

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可增進安全感、穩定失智症者的情緒,避免加速疾病歷程。如果非不得已,長輩必須搬家到新的居住環境,同住家人應特別留意長輩的日常生活、經常陪伴,協助安排長者可接受的社會連結,將有助於長者及早適應新的居住環境。


▍善用照顧方式及社會資源,維持長輩自主生活能力,延緩疾病歷程

雖然長輩的生活能力會因罹患失智症逐漸衰退,針對輕度失智,仍鼓勵他們儘量保留自己仍具備的生活能力,避免家人或照顧者無微不至的照顧,反而失去訓練長輩自主生活能力的機會。

不論是聘請本國或外籍看護在家提供24小時服務,或是使用長照2.0的居家喘息及日間照顧中心等服務項目,家人應先試探性的瞭解失智症長者的意願與接受度。

任何服務進入家中初期,家屬都需要從旁協助,讓照顧服務人員了解長輩的個性與生活習慣,甚或是提供 外籍看護 接受專業照護知識與技巧課程訓練,如此這般,才有可能是長者、家屬及照顧者多贏的策略。

隨著長輩失智症疾病歷程改變,最後是要由家人全天照顧,或是聘請專業看護,甚或是選擇入住失智照護機構,家人都應以「什麼是最適合長輩、又能顧及現實生活情況及經濟條件的方式」為考量依據。

最重要的是,家庭照顧者要避免「獨自一人照顧」又不願意向外求援。

華人社會重視家庭凝聚力與孝順的觀念,「父母親養我們小,我們照顧父母親老。」家人之間如果能夠「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」,搭配政府的長照資源,甚或是外籍看護,希望不會再聽聞長照悲歌的新聞。

27 Dec 2023
訂閱電子報